伴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地位正在提升。
中国汽车所需的芯片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曾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在汽车芯片领域的自供率还不到5%。但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朝着新方向发展,汽车芯片市场不断拓宽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也开始抓住机遇,积极入局。
成立于2018年的芯驰科技是其中之一,目前已搭建起具备车规芯片产品定义、技术研发及大规模量产落地经验的国际化整建制团队。2019年10月,该公司完成中国首个16nm车规芯片流片。
近日,界面新闻与芯驰科技副总裁陈蜀杰就车用芯片的市场变革进行了对谈。陈蜀杰曾任联想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联想创投是芯驰天使投资人,进行了多轮加注,陈蜀杰一直帮助和支持该项目的成长,并于2021年加入芯驰团队。
“科学和真正的产业应用中间是有距离的,需要一些时间去把大家非常美好的、实验性的想法真正落地。”陈蜀杰说。
车用芯片的新机遇
通常一辆电动车上芯片的使用量平均比传统燃油车要多出一倍。近几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车用半导体市因此迎来了爆发。
“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正在从以前的非常分散、相对低效,向一个更加集中、高效协同的方向走去。”陈蜀杰提到。
燃油车与电动汽车存在很多根本性的差异,前者的机械化结构需要很多零散的控制单元,此前也不用考虑电池结构、智能驾驶等问题,座舱功能也相对简单。但随着电动汽车逐渐从传统机械化结构中解放出来,一切都变了。
陈蜀杰表示,无论是芯片厂商、车厂还是tier 1(一级供应商),都认可中央计算 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的大方向。在区域控制部分,以前的车可能有几百个mcu(微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各个汽车部件,现在通常会划分为前后左右四个大区,就像人类一样,有智驾和座舱做大脑、底盘和车身控制做躯干。
芯驰也是基于上述方向去发展。该公司称,其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面向智舱、智控、智驾做全场景芯片产品布局,且都有成熟的量产产品的芯片设计公司,产品在10万到40万的车型上都有搭载。公司最新推出的x9cc可以做到在一块芯片上同时完成智驾和智舱的所有功能。而面向zcu(区域控制器)应用的高性能mcu控制芯片产品,较传统mcu有更多提升。
疫情之后,全球汽车厂商集体遭遇芯片不足的行业性问题,尤其是控制芯片mcu成为最主要的短缺产品。高度依赖芯片进口的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多家车企因此宣布减产、停产。
但海外芯片供给的不足反而给中国厂商带来机会。2022年,芯驰全系列产品达成100万片芯片的量产出货,到2024年,其所公布的累计出货量已超500万片,两年间实现了5倍增长。目前芯驰的服务客户已经覆盖国内90%以上主机厂及部分国际主流车企。
由于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芯片所承担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相应也催生了配套软件开发的需求。不少智驾芯片设计公司,现在都开始强调自己“软硬一体”的服务能力,既向客户提供硬件芯片产品,也提供上层软件开发和凯发旗舰厅的解决方案的服务。
陈蜀杰则认为,芯驰本质上还是一家硬件企业。各个公司擅长的领域和基因不一样,尤其是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路。
此前,市场上也传出芯驰已经暂停智能驾驶芯片业务的传闻。陈蜀杰对此回应称,智能驾驶包含硬件和软件凯发旗舰厅的解决方案两个部分,后者的算法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周期更长,所以从战略角度,芯驰会更加聚焦在硬件,即芯片本身,没有再去做智驾的软件和算法部分,而是选择和外部的方案公司进行合作。
产业最终会回归现实
经历过2021年的全球缺芯、2022年的消费电子寒冬两次冲击后,汽车芯片市场的需求只增不减,空前旺盛。但进入2024年,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开始减速,整车销量明显下滑。今年2月至4月,更是出现了前所未见的“三连跌”。
瑞银证券中国科技硬件行业分析师余佳曾告诉界面新闻,国内新能源车的价格战会直接影响到所有车用半导体,主要产品都会背负成本压力。此外,由于这几年全球新增的新能源汽车都在中国制造,国内市场汽车半导体长期都在扩产,产能增长整体快于需求增长。
价格竞争的压力从下游到上游层层传导。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芯驰也面临同样的压力。陈蜀杰介绍说,公司选择聚焦轻运营的成本模式,以及高端车规mcu这一相对来说更有技术壁垒的赛道,在座舱芯片上也是做到了大规模量产,所以毛利率也比较可观。
相比之下,低端mcu市场竞争会更加残酷,比如功能较为简单的mcu产品,技术壁垒低,供应商替代性较高,很多厂商可能需要牺牲毛利去争取供货机会。
面对成本压力,车企选择芯片也逐渐趋于理性,不再一味追求高算力。陈蜀杰提到,有的芯片虽然标称算力不高,但在功能的实现上,比如听歌、看电影、导航、玩游戏,其实用户感受不到太大差别,车企自然会采用一个性价比最高的芯片。
“算力只是土壤,通过软件的设计调试可以将算力更高效发挥。”她说,“大算力在营销时确实是个不错的卖点,不过消费者和车企在真正买单时,还是会从现实使用体验和开发成本等角度去综合平衡考虑。”
对于最近智能车领域经常被提到的“ai座舱”,陈蜀杰同样表示,很多时候大家为了新的科技而兴奋,但真正使用的时候,要考虑用户最需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是什么。
她认为,人工智能已经经过了很多个周期,ai座舱中使用的人脸识别、手势识别、语言识别,包括去生成一些文字、图像、语音做智能问答等功能,都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积累。
如今chatgpt为人工智能带来新的突破,产业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探索周期。目前芯驰已经和多个国内ai凯发k8国际官网首页入口的合作伙伴联合研发了ai座舱凯发旗舰厅的解决方案,有的已经在上车应用中。